网站首页 >> 国防教育 >> 正文

中国国防概述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经济、外交上受制于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应责无旁贷地重视国防、了解国防,牢记我国国防兴衰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增强国防观念,积极投身于现代国防建设事业。

一、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1.国防的含义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是个历史概念,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的。国家的兴衰和国防密切相关,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现代国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体制建设、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建设、国防工程建设和战场建设、军事交通、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等。

2.国防的类型

根据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国防政策及国防目标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扩张型。该类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它们以国家安全和防务需要为幌子,将其疆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纳入本国的势力范围,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如美国为了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在全球各地实行军事力量“前沿存在”的国防,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同时对他国进行侵犯和干涉。

2)自卫型。该类国家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是自卫型的国防。

3)联盟型。该类国家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联盟型国防又分为两种:一是一元体联盟;二是多元体联盟。

4)中立型。该类国家为保障本国的安全、发展和繁荣,实行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和圣马力诺。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它具有不同于传统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对抗。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其中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现代国防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和国防力量的总规模。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防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

2.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国防虽然是以军事力量为主体,但它还要靠国家潜力转化为作战的实力。国家潜力包含: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地形气候、生产能力、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如:南联盟战争的中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打击军事目标到向民用基础设施开火,以主要力量轰炸南联盟的制造工厂、炼油厂、发电厂、道路和桥梁等,其目的就是摧毁南联盟的战争潜力。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讲,就是彻底打垮南联盟的国防,“将其倒退到原始状态”,最后是剥夺南联盟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已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奋斗目标。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不仅与其本国利益相关,而且与国际的安全、发展和稳定息息相联。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安全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政治、经济的有序发展也有赖于各国国防的巩固。现代国防已不再仅仅是国家行为,而且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政治、经济对现代国防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使现代国防呈现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在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时,国防目标要首先解决存亡问题;在和平与发展的情况下,要致力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同时还应努力营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历史上的国防

我国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始,国防便产生了。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国防也经历了荣耀与屈辱、昌盛与衰败,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我国古代的国防

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进入近代,历经数千年。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育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锤炼了民众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勇于抵御外患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

2.古代的兵制建设

所谓兵制,即军事制度,简称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内容。

秦朝以前,武装力量比较单一,在军事力量构成上,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平时生产劳动,战时集合成军,以临时征集的方式组合成军队。秦朝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经济生产的发展,各朝代根据国家的状况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防地区和任务,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并对军队的组织编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武器制造和配发等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并通过法律的形式颁布执行,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等。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还没有专门的军事机构,国王一般亲自主持军政,领兵作战。春秋末期,国家机构出现将相制,以将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独立统兵作战已很普遍。秦统一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最高的军事官员称太尉。隋朝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专门成立了主管军事的部门——兵部。宋朝为了防止“权将”拥兵自重,在中央设立了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用文官担任。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然不尽一致,但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总长6700千米,是我国古代抵御北部少数民族侵扰的重要的边防要塞。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

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隋炀帝时在原有的旧河道上开凿连贯。运河北起通州(今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对军事交通运输和“南粮北运”起到了积极作用。

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为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

(二)国防的兴衰与启示

我国古代国防的兴衰是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的。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我们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修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反之,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1.我国近代的国防

我国近代国防是孱弱、破败和屈辱的。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的枷锁套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的国防指导思想;“以军压民”、“贫国臃兵”的国防建设思想;“愚兵牧民”、“莫谈国事”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防斗争策略。结果,有国无防,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至抗日战争结束,先后有英、美、法、俄、普、瑞典、挪威、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我国的国土,抢掠过我国的财物,屠杀过我们的同胞。从1840年至1911年的70多年间,他们就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几百个不平等条约,见下表:

1842829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858

中俄《爱珲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

中俄《北京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4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沙俄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954

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9019

《辛丑条约》

中国政府向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列强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公里,赔款2700万元,白银7亿多两。当时中国18千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竟找不到一个中国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国家有海无防,有边不固,绝大部分中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中华民族美丽富饶的国土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她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101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我国的国防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过“富国强兵”的思想。历代统治者无不把发展经济作为巩固国防、争夺霸权的重要措施。与此相反,各朝代的衰败、灭亡,几乎毫无例外是由于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结果动摇了国防的根基,使得政治易手。由此可见,只有经济的强盛,才会有强大的国防,才能有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安全。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

我国古代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比较开明的治国之策。秦原为西陲小国,自商殃变法以来,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国力日渐强大,为并吞六国奠定了基础;唐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形成了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反之,凡是衰弱的时期和朝代,都是政治腐败,国防空虚。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以至于晚清都是如此。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

清王朝晚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镇压的方针,最终造成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组织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学校地址 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新城裕农路70号 邮编:110161 

联系电话:024-88045003(党政办公室) 024-88045088(招生)

© 版权所有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